・  hou yan ting  ・

portfolio

〈 與⋯ 〉系列

文字收錄於《 掬水畫娉婷 》展覽專書中

1.

選擇女性人物作為創作題材的理由為何?

從一個人生活到兩個人生活,一切生活的細節與另一個個體緊緊相連,生命中充滿了愛的連結,是如此的真實、深刻與自然。
這次的系列作品以我的角度,紀錄她生活中尋常的片刻。那些在時間流動、曾經存在的剎那,以日記的形態拼湊出生活的感觸,試以一種逼近觸感的用色紀錄當下感受。

與床
76cmX52cm,2018

2.

藉由女性人物作品,您想賦予何種情感?

在西方文化與現代社會中,我們習慣以色彩運用誘發情感,從餐盤是什麼顏色能引動或者降低食欲,到商品或商店以什麼顏色包裝、裝潢能激勵買氣。色彩一直以來常是我們表達和表現的途徑。這次的女性人物系列我嘗試稍微調整,以色彩為輔佐,神情為重點,呈現我所見的女性。即便將柔美的色彩抽除,也能從畫面中感受到女性的特有質地。

與暖光
52cmX38cm,2018 ●已收藏
與水
76cmX52cm,2018
與麥芽糖
38cm X 52cm,2018. ●已收藏
與書
78x55cm,2018
與客廳
52cmX76cm,2018 ●已收藏

3.

創作女性人物時,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?

人與情境之間的關係,這系列作品我想處理的是人在現場、在那不能被複製的時空場域中所產生的微妙關係。我希望呈現的是在那一當下,全感官所體驗到的片刻。因此每一個環節都可說是最重要的,神情、姿態,甚至空氣的狀態也希望能透過這樣的視覺來重現。

4.

您個人的美學偏好為何?它們對於作品表現有助益?或重要的意義?

在視覺的限制中,我們的視線一次只能聚集在一個焦點上。我意於表現當下感,因此畫面表現的方式和視覺功能間便有不可分的關係。 透過留白,帶出目光在空間中的流動,在顯現與隱沒中反覆推敲畫面裡『心中的目光』。這次透過虛實的手法,除討論空氣的流動、生理限制的聚焦,『心中的目光』更探討內在情感意象的對焦過程。

〈 隨機取樣 〉系列

文字收錄於《  形上形下—幻影篇  》展覽專書中


70x70cm,2018 水彩、墨汁、宣紙

藝術作品中潛藏著作者在創作當下的身心浸入層次、感知功能、思維邏輯、探索路徑、情緒狀態、情感信念、生理作用反饋 等內在內容。這些內容集合為一整體,隱藏在每件作品之中。
透過系列創作或者某一時期的作品,我們可以看見一位作者內在的某組集合、在不同角度所呈現的不同面貌(以及轉化歷程)。
而在作者的創作過程中,當其由A角度面向自身內在的某組集合(即當下狀態)、所見的是A型集合;由另一個角度觀察,則看見這些內容的另一種集合狀態。也就是說,當我們嘗試由更多角度面朝同一意象,便有機會更接近「整體」。也可能透過其中的轉化歷程而實現超越性的價值。發現這點後,我開始試將意向意象化、可視化、成為本系列作品。

1.

原始狀態
70x70cm,2018 水彩、墨汁、宣紙

因深信作品有其自身表達,待作品完成後我試著拉開自己與作品間的距離、將自己提起至飛行高度,往下探看其所展開的心靈地貌。

那些因行走於其中而無法辨讀的內容,在制高處閱見後豁然開朗。彼時看似符號的撇捺、此刻卻成為可閱讀、具有意義的內容。在意象經過形式純粹化的工作後,憑藉純粹過程的本質化特性,開始呈現出其多重二元性:語言與非語言的、直觀與推理的、指涉性與開放性的、理解與感受的。而人類內在共通的原型意象於此之中同時顯現,作品此時不僅提供作者本人可讀性,也在內在有著相同原型意象的觀者心中通明地映照著。這樣一位觀者可以明白,該件作品即是一件意向於某理型的摹仿,如同自然界的所有存在物一般。

 

2.

在「隨機取樣」這系列作品後,我深刻體認創作行為與其結果能夠整體的反映某一刻的自己,及自己與對象的關係。本系列作品於我個人的特殊意除了讓我經歷以上體驗、見證作品記錄心靈內部整合與分化的過程,更展開了我的抽象創作之路。

隨機取樣
70x70cm  2018 、墨汁、宣紙

我們是土豆
70x70cm,2018 水彩、墨汁、宣紙 ●已收藏

一種一蹋糊塗的感覺
70x70cm 2018 、墨汁、宣紙

〈 家 〉系列

文字收錄於《  形上形下—幻影篇  》展覽專書中

家 —1
57.5x110cm 2021 ●已收藏

畫圖是人類因(非生存)需求而產生的特殊活動,需求全因人而異。以我個人為例,在繪畫的過程中我接受內在驅力的引導,在經驗、情感、與當下感受之中進行。向內提取,照見自己的感覺、情感、情緒、意圖,此時每一個細節皆沒有隱匿的機會。因藝術能夠 『整體的』 表達經驗,這種直面也帶來個人轉變與超越的可能。與此同時—在創作與觀看藝術作品的當下,我們得以透過自己(個人)的內在經驗,感知整體(人類的)統一性。

1.

目前我所嘗試的抽象繪畫方式近似於(對內)寫生。直接對應對象而作畫的好處於我而言,是得以去除慣性、自然地改變行為。包括思考慣性以及動作慣性。當原有的慣性素材皆不足以表達內在所見對象時, 『改變』 應運而生。

在沒有定見的狀態下觀看得以產生更多可能。去除表達慣性,便能從中發現更多詮釋途徑、和全新的表達邏輯。我認為這是“與自己學習”的絕佳方式。

2.

家—3
114x163cm 2021
〈 小品寫生 〉系列

寫生隨筆

風景寫生
16x26 2019
風景寫生
16x26 2019
風景寫生
16x26 2019
風景寫生
16x26 2019
風景寫生
16x26 2019
購物車
返回頂端